当前位置:买老域名seo-玉米号探索3亿公里外,寿命仅17小时的机器人曾传回图片,令人难以置信
3亿公里外,寿命仅17小时的机器人曾传回图片,令人难以置信
2023-01-28

前言

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总是无穷无尽,从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到神秘莫测的黑洞,都是科学家研究关注的重点对象。当然,宇宙探索的本质是追求真理,挖掘价值。

科学家们克服重重技术阻碍和难关,就是为了明白宇宙的根本所在,因此,研究的对象不止于八大行星,一些看似毫不起眼,寂寂无名的小行星天体也许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

由于

小行星的体积质量都很小,引力相应其它普通行星也会小很多,因此探测难度也相应会减少一些。

且在这些多达数百万颗的小行星之中,有许多都是岩石行星,富含珍稀矿物资源的同时还可能存在水和有机物。

宇宙中存在很多小行星

因此,小行星的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十分可观,人类自然不会放过对它们的探究。但由于大多数的小行星距离地球过于遥远。

且很多都是没有固定轨道的流浪天体,因此人类对小行星的研究速度必须得“快准狠”,否则一旦错过就再也遇不到这颗流浪天体了。

于是在众多小行星之中,有一颗因其独特的开采价值引起人类的关注。为了抓住勘探机会,人类迅速派遣寿命仅有17个小时的德国机器人前去探测,

它却向3亿公里外的地球传回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图片,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宇宙中存在很多小行星

“龙宫”

这颗

位于3亿公里以外,直径只有870米的岩石小行星,名为“龙宫”,主要

由铁、镍等元素构成,其轨道夹在地球和火星之间,极有可能是部分遗落的行星核;

比起其它小行星而言,“龙宫”距离地球更近,于1999年被美国近地小行星研究中心所发现,后来由日本命名。之所以叫龙宫,这是与日本的一个神话故事有关,有其独特的蕴意:

日本用隼鸟二号探测器从“龙宫”这颗星球上带回来的样本信息,就像是神话故事中的盒子;而隼鸟二号本身,就是浦岛太郎。

由于

“龙宫”保留了太阳系早期的有关信息,我们地球上的金属也可能是来源于太阳系早期这些小行星对于地球的不断碰撞,通过取回来的样本盒子,我们能够追溯亿万年的时光以寻找太阳系早期蕴含的秘密。

小行星“龙宫”

Mascot 机器人-地球的使者

提到“龙宫”,我们就不得不了解一下最早对其进行探测的隼鸟二号探测器。据估计,如果人类对“龙宫”进行开采,其

开采的总价值将至少达到800亿美元。

于是

在2014年,日本航天局就确定了探索龙宫的计划-Hayabusa 2计划,并发射了隼鸟二号探测器用于执行此次探测任务。

发射后,隼鸟二号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才到达小行星表面,在与隼鸟二号一同飞入太空的机器人Mascot也跟着从51米高空降落在“龙宫”表面。

Mascot 机器人

由于小行星引力小,所以并不会对机器人造成损伤;这也是

人类探索太空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将移动的机器人观测设备投放在小行星上。

而此个电动类机器人是由德国航天研究提出并制造的着陆器,在日本航天局的邀请下共同参与了Hayabusa 2计划,确定了它的模型设计,并成功应用于隼鸟二号的探测实验上。

这个名为Mascot的机器人外表看起来方方正正,重量在十公斤左右。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它,却肩负着探测小行星的重任,携带了照相机、光谱仪、磁力计、辐射计等四种仪器一应俱全。

Mascot 机器人

虽然肩负重任,但

Mascot只有短短17个小时的电池使用寿命。在这短暂的17个小时里,它需要对“龙宫”的地形地貌进行测绘,并了解其内部结构和特性。

最后

将所有的有关数据传回隼鸟2号,同时为隼鸟二号确定一个便于其作业的方位。17个小时,对于地球来说只是平平无奇的一个昼夜。

但对于直径只有900米左右的小行星“龙宫”来说,却早已经历了三天两夜的昼夜更替;此期间,Mascot圆满完成了它的任务,用它的有效荷载仪器和摆臂不断工作着,为地球传回了大量具有科研价值的参考图片。

隼鸟2号难以置信的图片

然而,

Mascot传回地球的图片却让科学家难以置信。在“龙宫”表面,一片荒芜寂静,其地质结构就像是被磨成粉末的碳,遍布岩石灰尘。

除此之外似乎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就像宇宙本身一样充斥着孤独与寒冷的死寂。难以置信之余,不仅让人类思考起自己在宇宙之中的处境和意义。

根据数据资料显示,“龙宫”是一颗逆时针旋转的菱形星球,形似旋转陀螺,其密度非常低,且充斥着多孔间隙,约百分之五十的体积都是空的。

“龙宫”是一颗逆时针旋转的菱形星球

就像是由碎石堆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其质地和落在地球上的碳质球粒陨石十分接近。除此之外,“龙宫”表面还存在另一种色泽质地明亮光滑的陨石。

这些数据表明

,“龙宫”极有可能是由两颗小行星拼接合并而成。据科学家推测,“龙宫”的陀螺形状可能是它早期形成时期,由快速旋转变形导致的类似于赤道脊的遗留物。

在其地表,因热变形而部分脱水的含水矿物质无处不在。因此,“龙宫”可能起源于大约四十五亿年前太阳系诞生初期的母体,而小行星表面的水合矿物质则由于母体内部经历剧烈的岩水反应。

小行星“龙宫”可能是两颗小行星拼合而成的

又过了十亿年,一次大碰撞使母体破裂,碰撞同时产生的碎块重新堆积为若干个碎石堆,也就是分裂为数个小行星,除了“龙宫”,“波兰”星和“欧拉利亚”星都极有可能与其来源于一个母体。

除此之外,“龙宫”还让科学家

感到困惑的是,其表面缺乏尘埃层。按理来说,小行星经过多次碰撞表面会积满尘埃,但“龙宫”表面的尘埃却只有薄薄一层,远不及应有的分量。

小行星“龙宫”表面有很多碎石

据推测,其尘埃层缺乏的原因有三。

一是因为太阳辐射的电磁力使尘埃脱离行星表面,二是因为“龙宫”内部可能存在易挥发气体。

这使得行星在靠近太阳时就会把这些气体释放出来,吹走尘埃。

三是“龙宫”飞行过程中的震荡导致其表面的尘埃通过多孔间隙渗入了内部。

为了继续弄懂“龙宫”的本质以及表层岩石的价值,2019年日本再次将隼鸟二号着陆于“龙宫”之上,用以采集人造陨石坑里从地底喷出的物质,来验证科学家对于它的种种猜想。

小行星“龙宫”表面有很多碎石

探索太空的未来发展道路

在Hayabusa 2计划的全过程里,我们不难发现这是没有任何人类直接参与太空探索的一次任务,全都是借助机械科技来对“龙宫”进行探索的,甚至还为此研制了寿命仅有17个小时的探测机器人。

那么,这些任务为什么不能让人类亲自前往太空进行探索呢?人类的自主思维不是比机械思维更为灵活吗?

虽然科学家们对于人类亲自勘探行星的愿景十分强烈,并做出了空间站和月球登陆等大胆的尝试。但事实上,

人类现目前的科技发展程度和水平还远远不足以支撑其随意探索行星。

对于目前的航天事业来说,尽管它已经是人类科技天花板的聚集体,但空间站研发和维护成本太过高昂,太空和行星环境的危险程度都无法衡量。

宇宙中的小行星“龙宫”

因此用机器人代替人类前去探索我们人类难以到达的地方,

既能保障探索任务的完成,又能减少人类在太空中的生命损失,是目前探索太空最为保险的方法。

但太空机器人的探索作业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Mascot的探索任务可以看出,Mascot将信息传输到地球的控制中心,需要通过隼鸟二号的转接。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宇宙的特殊环境-真空和辐射的干扰,机器人的信息传输难度很大,且容易出错。而机器人的机械化思维也往往会难以察觉到某些细节,这一点则是人类思维探索求知欲所擅长的。

使用机器人探索行星较为方便

基于此,人类虽然不能亲自探索外星,但能通过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对于探测机器进行合理改造,以提升其性能。因此,Mascot为了解决通讯问题的短板,将其进行两次不同程度的位置纠正。

如此在保障任务成功完成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它的通信干扰。而人类未来太空探索的发展道路——

除了针对人类本身的“太空殖民计划”,各类完全机械化、半自主机器人和太空无人机的研发也已经提上了进程。种种迹象表明,在人类能够真正自主探索太空之前,太空机器人将会是一个热点和窗口。

人们发射的航天器

结语

现如今各个国家对于太空资源的重视和抢占无不彰显着太空资源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在太空这个广袤无垠的无限虚空里,藏着生命的起源和人类存在的哲理。

我们相信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和认识会逐渐加深,这些复杂的问题也能得到解答。所以,人类的太空探索之路还很漫长。